
2025 年 FinOps 框架新变化:6 大关键要点
在 2024 年,该框架经历了自诞生以来最大的一次修订。那次更新简化了模型,引入了基于角色的全新方法,并重新组织了能力体系,以更准确地反映 FinOps 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实践。
2025 年的更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,结合真实从业者的反馈,推出了更具实用性的改进。本文将详细解析最具影响力的变化及其重要意义。
了解更多:FinOps 基金会框架
1. FinOps 不再局限于云端:涵盖数据中心、SaaS 和生成式 AI
2025 年 FinOps 框架正式将适用范围从公有云扩展至更广义的 “IT 支出” 类别,包括数据中心、Snowflake 和 Salesforce 等 SaaS 应用,以及 生成式 AI这类计算密集型新兴工作负载。
这一演进反映了许多组织正在管理传统基础设施即服务(IaaS)之外的分散且高变量支出。若仅关注云端成本,您将错失对大部分费用的治理机会,例如可见性、责任分配和优化等。
为契合这一原则,FinOps 的领域和能力名称已移除“云”字眼,以体现扩展后的范围 (例如,“优化云使用与成本”变更为“优化使用(Usage)与成本(Cost)”)。
2. “Scopes” 的引入:不同技术领域的模块化
2025 年 FinOps 框架最具影响力的变化之一是引入了 “Scopes”(范围),这一结构性调整使 FinOps 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技术环境的多样性。“Scopes” 定义了能力应用的上下文环境,包括公有云、SaaS、生成式 AI(GenAI)、数据中心等领域。这意味着同一能力(如资源分配或异常检测)可根据不同技术领域灵活应用,结合使用量计量、成本产生方式及责任归属的定制化考量。
可将 Scope 视为模块化的 FinOps。与其强制所有团队遵循单一模式,“Scopes” 使组织能够在保持统一财务治理的同时,灵活应对截然不同的支出模式。例如,消耗 GPU 小时的 GenAI 模型、运行于 EC2 的 Web 应用,或 SaaS 订阅服务,其行为模式各异,但均需进行跟踪、分配和优化。“Scopes” 提供了一种通用语言,确保在不同技术环境下实现一致性,同时兼顾各自的特性。
这种灵活性对于采用 Kubernetes、Snowflake、OpenAI 或其他技术相关支出的组织尤为关键。这些技术的使用模式与传统云基础设施差异显著,但财务治理的基本原则必须保持一致。
3. 自 2019 年以来,首次更新定义与原则
自 2019 年以来,FinOps 原则首次迎来修订。将重点从仅限于云端的决策转向由业务价值驱动的更广泛技术决策,同时从云端所有权扩展至组织内跨领域的技术使用所有权。此外,新原则明确强调 FinOps 数据准确性的必要性,并重新定义了 FinOps 赋能方式,从集中式团队推动转变为集中式赋能,凸显了现代 FinOps 实践的灵活性和分布式特性。
4. 新材料与模板助力团队更快扩展 FinOps
为配合 2025 年 FinOps 框架的更新,FinOps 基金会 推出了新的支持材料,旨在帮助组织更高效地在内部扩展 FinOps 实践。
这些新材料包括实用指南、Scopes 示例模板以及优化的能力定义,旨在支持业务战略、技术优先级与财务治理之间的清晰对齐。标准化的框架和模板能够帮助非 FinOps 专家的团队快速适应并应用关键实践,例如数据摄取、资源分配和成本可见性。
5. 进一步扩展角色的视图
去年 FinOps 框架的重大修订引入了基于角色的视图,旨在阐明财务、工程、采购、高管等不同角色如何与各项 FinOps 能力交互。尤其是在预算编制、预测和节约建议等跨职能协作中,这一调整显著提升了所有权归属的清晰度。2025 年的更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,强调角色对齐对于团队引入、协作和责任落实的重要性。如今,各团队能够迅速理解其在 FinOps 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定位及其职责。
6. FinOps 框架的未来适应性设计(Cloud+ 从业者认证)
FinOps 框架旨在具备扩展性和适应性,以应对新兴技术。“Scopes”(范围)的引入赋予 FinOps 结构上的灵活性,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的技术发展,例如 AI 代理、量子计算或其他全新领域。通过将 FinOps 实践与单一环境解耦,2025 年框架得以构建出持久的适用性。
为支持这一演进,FinOps 基金会 正在探索推出 Cloud+ 从业者认证。随着 Cloud+ 角色的兴起,从业者现需掌握多环境成本权衡的技能,不仅限于云端,还包括 SaaS、数据中心、许可费用及 AI 工作负载等领域。为反映这一转变,FinOps 基金会正在研究 Cloud+ 从业者认证,以明确跨领域管理财务运营所需的技能体系。
联系我们
有任何云成本管理的需求或问题?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!
公众号
企业微信客服
业务咨询
技术社区
地址
北京市海淀区自主创新大厦 5层